2018年9月20日,山東省臍血庫又一例自存臍帶血成功出庫,前往深圳,奔向自己的小主人小悅(化名)。在那里,小悅使用它進行自身腦癱的治療,改善自己的疾病癥狀。
小小的他應該在快樂的奔跑
對于普通的1歲多孩子來說,能夠老老實實的坐在那,對他們來說太難了。而對于小悅來說,躺在床上可能就是最舒服的姿勢。因為這樣,他就不用在坐著的時候,單手去支撐隨時要倒下的上半身。

小悅自出生起,各項大動作就落后于其他小朋友,5個月時右手緊握不會拿東西,8個月時還不會翻身獨坐,右腿有明顯的無力感,2017年父母帶著小悅去醫(yī)院檢查,被醫(yī)院確診為腦癱。
每名腦癱患兒的背后,是一個家庭的茫然失措
腦癱是臨床較多見的小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之一,更多人可能想不到的是,腦癱的發(fā)病率一點也不低,發(fā)達國家的腦性癱瘓發(fā)病率為1.8‰-4.9‰,我國的發(fā)病率為1.8‰-6‰。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600多萬名腦癱患者,其中12歲以下的腦癱患兒有178萬人,每年新增腦癱病例四至五萬人。

周六日,本是全家其樂融融,父囑母教的日子。而對“腦癱兒”家長來說,大部分的周六日卻將流連在孩子病房與各個康復區(qū)之間,更要協(xié)助培智醫(yī)生一起對孩子展開治療。而且,所有耗費掉的心力和努力,只是為了完成其他幼兒早早就掌握的事情:走路、微笑、學話、使用筷子等等。
腦癱治療雖然有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物理因子治療、中醫(yī)治療、言語治療、手術治療、矯形器等等,國內(nèi)外治療方法達300多種,但很多不可靠,只能說“效果若干”。傳統(tǒng)療法不能改變腦損傷的結構破壞,只能一定程度上緩解肌肉痙攣和促進運動能力發(fā)育,部分糾正異常運動模式。因此,國內(nèi)外專家不斷探索開發(fā)新療法,其中一個就是開展對腦癱患兒的自體臍帶血治療。

回輸自體臍帶血治療腦癱:
給“慢天使”一個新的希望
2018年 9月20日,小悅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完成了自體臍帶血回輸,手術非常成功。
2020年1月6日,再見到小悅的時候,這位可愛的小姑娘已經(jīng)可以完成獨自站立和說出一些簡單的短語了,小悅在肢體運動方面,肌張力較之前有所改善,語言表達上還有待發(fā)展??梢酝ㄟ^指東西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山東省臍血庫工作人員在回訪的同時還給小悅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在媽媽的引導下小悅說出了“謝謝、好吃”等詞語。


據(jù)了解,近年來美國、韓國等多個國家開展自體臍血治療腦癱臨床試驗,取得了喜人成果,自體臍血治療腦癱逐漸被業(yè)界認為是臨床新趨勢。

世界首例臍帶血移植專家----美國杜克大學兒童移植中心及羅伯特森細胞治療臨床轉化中心首席專家Joanne Kurtzberg教授主持的多項臨床研究顯示,臍血可以促進腦部神經(jīng)元的修護,自體臍血輸注能夠促進腦癱患兒運動功能恢復。

韓國漢陽大學Lee Young-Ho教授通過對輸注靜脈自體臍血6個月以上的腦癱兒童腦的療效的結果評估表明,自體臍血輸注安全可行,對腦癱患兒有益。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和韓國漢陽大學聯(lián)合開展的《自體臍血治療腦癱》臨床科研項目,截至2019年4月已為50例腦癱及自閉癥患兒進行自體臍血輸注,其中有4例患兒完成評估,在輸注臍血半年之內(nèi)運動、認知功能明顯改善。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和時間的推移,我們相信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在腦癱治療中的應用還可以更加完善,它的更多的作用和價值將會逐漸被挖掘,通過優(yōu)化治療策略、結合其他新技術,讓腦癱患兒們完全獲得康復重新回歸社會,將不再是只是一種想象。